教育论坛
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徐佳丽1-3
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 黄恩东;张贵学4-6
慕课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设计研究 黄会群7-9
创新驱动社会转型趋势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索红10-12
“四位一体”职业能力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仇瑛13-15
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构建 郭丰;李松林;吕德生16-18
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欧阳素梅19-21
基于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研究 李彬22-24
教师发展
黑龙江省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调研报告 黄慧兰;孟繁慧;迟佳鸣25-27
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 靳艳青28-30
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蒋韬成;曾凡丽;王岩31-33
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选择 孙英浩;崔晨;杨威34-36
师德教育在高校中的隐性作用 岳秀岩37-38
课程·教学
信息化背景下的国内高校公选课行动研究 魏绪涛39-41
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王志红42-44
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研究——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王红梅45-47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及评估实施方法探索 高飞48-50
慕课本土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创新研究 陈刚51-53
从“语言型”迈向“专业型”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创新——基于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研究 郑丽珍54-56
本科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改革 李俊;张青;任悦57-59
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项伟峰60-62
基础教育
黑龙江省中小学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实践策略研究 郭春燕63-65
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的思考 赵丽丽66-67
新课程下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崔岩68-69
对新课改下中小学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 辛静雯70-72
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周丽倩73-75
德育·心理
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构建探讨 袁薇76-78
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路径研究 刘燕平79-81
《华盛顿协议》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夏吉莉;刘景刚82-84
当代大学生拖延现象研究 汤叶舟85-87
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机制研究 邓翔88-90
文学·艺术
试论于鹄及其诗 叶颖芝91-93
毛姆小说中的东西方哲学思想分析——以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与《刀锋》为例 杨秀媚94-96
论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 刘吟舟97-99
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美学品鉴 李义楠100-102
论福克纳《夕阳》的叙事策略及其对主题的表现 郭力宇103-105
加缪的“反抗”与升华——从《局外人》到《鼠疫》 宋宛真106-108
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展望 孙琼琼109-111
语言·文化
雷蒙德·卡佛的文学语言观——以《大教堂》为例 沈黎112-114
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讨 王勃115-117
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樊玉焕118-120
信、达、雅、诱——小议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陶钰蓉121-123
外语时空
生态视域的大学英语教学 董志友124-126
多元识读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马爱梅127-129
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评价 杨贝艺130-132
外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监控机制构建 陈舜孟133-135
大学英语写作传统教学与自主教学的对比研究——以批改网为例 刘宇136-138
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陈婉转139-141
任务驱动模式在小语种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苏静142-144
研究广角
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——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左刚;王咏梅;段俊杰145-147
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——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蔡桂英148-150
基于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倪春虎;闫飞;徐志坚151-153
略论中职学校物质文化的内涵式生成 黄文浩154-156
投稿须知 157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