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论坛
“慕课”背景下的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刘玉威1-3
大学生学习成效与质量确保计划的优化设计——借鉴台湾高校的经验 黄凌;林瑞芳4-6
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秦蔚蔚;谢鑫建7-9
关于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艾红梅10-12
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建共享:意义、原则与路径 唐佩;张斌;余学文13-15
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刘红燕16-18
“90后”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温雪秋19-21
以稳定专业思想与转变就业观念为导向的专业预警机制研究——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 范晶;王倡宪22-24
教师发展
高校青年教师“教—研”综合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代碧波;赵春雨;刘刊25-27
从中小学名师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党晶28-30
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以及需求分析——以漳州实验中学为例 徐娟31-33
黑龙江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与教师培训的关系 崔丹阳34-35
农村小学新任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困惑 谢洁红36-38
课程·教学
高校科研教学一体化机制及实践 高倩39-41
高校期中考试的重要性及其效果分析 刘惠兰;江洁42-43
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思路探讨 胡卫萍;李嘉艺44-47
四种教学论的分析、比较和启示 杨洁;刘志文48-49
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郑智钊;张雪50-51
“专题研讨—任务强化—成果评估”三位一体教学法在研究生写作教学中的探索 马丽;赵亚莉52-54
高职大学语文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——基于地方文化的高职乡土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周晓音55-57
基础教育
对黑龙江省地方课程技术学科现状的分析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王巍58-59
谈英语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 陈园60-61
初中英语课堂创新——如何打造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王丽62-63
《中职语文读本》在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杨慧64-66
读书札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吴宏燕67-68
德育·心理
中国梦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实现 刘立柱69-71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李利平72-74
“大思政”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价值体系的整体有效性探讨 米丹75-77
心理引导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胡静78-80
大、中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张静;欧何生;黄丹媚81-82
文学·艺术
试论唐代咏茶文学 罗新芳83-85
女性文学在唐宋时期的繁盛原因 王敏86-88
哈罗德·品特沉默风格成因之探索 王燕89-91
“隐忍”还是“掌控”——《美国牧歌》主人公瑞典佬的存在主义解读 曹颖哲;苏佳92-94
从红字“A”看海斯特的人生及启示 陈婷苑95-96
语言·文化
人文主义语言观与西方修辞学研究 李秀香97-99
现代汉语量词“只”的认知研究 史天冠100-102
汉语儿童图画故事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——以《妈妈不懂我的心》为例 刘巧丽103-104
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英语新闻翻译 文艺105-107
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 宇聪;万宇宁108-110
外语时空
英语教学生态模式建构理论研究 杨冬梅111-113
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唐艳平114-116
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PPT课件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肖苇;刘金明117-119
交际策略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刘佳宁;陈爱梅120-122
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杨秀娟;范莹芳123-125
商务英语全英教学中的语义群模块组建分析 陶涛126-128
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特点与Simtrade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鲍建军129-131
试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和理论的运用 张宛琳132-134
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威威135-137
越南语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黄华宪138-140
应用型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实践学期教材编写原则 杨微141-143
研究广角
论生态环境因素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沈小雯144-146
微观权力理论视角下的学校规训教育探析 吴婷147-150
高校管理沟通存在的障碍与解决对策研究 韩红蕾151-153
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 刘冬燕154-156
投稿须知 157
|